专题专栏最美同路人
专题专栏
最美同路人
最美同路人 | 透平叶片制造项目部:烈火铸雄心
日期:2023-09-01

“一二,起!”8月10日下午,陆民刚与大家合力将最后一箱沉甸甸的零件打包装车,望着货车缓缓驶出金属所工作站的厂门。他点开名为“超级冲刺群—透平叶片制造项目部”的群聊,与同事们分享好消息。稍早一些时候,位于永瀚工作站和安徽应流站点的同事们也已将最后一批零件装车发货。群里大拇指的点赞表情刷屏了几十行。

项目部总设计师吴宏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让位于沈阳、无锡、南通、六安、宜兴等地的所有成员赶紧上线参加视频会议,一起云端庆贺。

这是透平叶片制造项目部下沉一线跟产473天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自2022年4月,攻坚团队的勇士们闻令而动、奔赴一线,从南走到北、从白干到黑,与产业链伙伴高效协同、全线联动,打通关键路径的所有堵点、难点,一次次化不可能为可能,最终突破了核心障碍,高质量完成了阶段性交付节点任务,为样机总装奠定了坚实基础。

“没有亲身经历其中的人,很难切实体会这份心情。”项目部项目办主任马耀飞说。

“山不过来,我便过去”

变“等靠要”为主动介入

望着线上庆功会屏幕里一张张轻松开怀的面孔,于亚薇有些恍惚。一年半以来,项目部每天雷打不动地组织多地工作站成员召开线上早间站立会、晚间回顾会,她早已对每一个成员的声音样貌、做事风格都十分熟悉。“以前开会都是严肃紧张、讨论问题的氛围,像这样聚在一起放松地闲话家常几乎是头一次,大家是真的都松了一口气。”

开心之余,她难掩一丝低落。“我们工作站的最终交付量远没有另外一个工作站多。”这并不是相互对抗攀比的不甘,而是一种集体意识的流露。“产业链单位的交付量代表着跟产的成效,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时,我们与其他工作站是相互补位的,我们多交几件,就能帮他们减轻一些压力。”

这样的心态在去年年初还难以想象。

2022年2月,从承制单位传来叶片存在研制滞后风险的消息,大批工艺难题悬而未决。一时间,大家心急如焚。

此前,由于重心仍处于研发设计,大家多在办公室里通过视频会议与合作单位沟通交流,虽然对制造技术攻关难度大这点有一定了解,但真实的一线制造情况究竟如何,还存在多少问题,不得而知。危机袭来的阵阵寒意,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阴云笼罩在所有人心头。

“专项攻坚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要真刀真枪地做下去,我们的思维必须转变!一定要沉下去,和产业链单位一起梳理痛点、摸清症结,协调资源,打通最后一百米!”4月底,经过公司党委的研究决策,由各部门骨干组成的攻坚团队应声成立、向需而行,以马耀飞、吴宏为首的成员们留下了“搞不定不回京!”的豪言,便踏上了奔赴一线的征途。

到了现场,现实很快给所有人浇了一盆冷水。直接负责人工作忙、会议多,常出差在外;工厂订单多,产能有限,常常是零件等人、等设备,工序流转速度慢;设备故障,亟需配件,运送过来需要再等一周……

“现场跟产人面对的困难在后台是不能完全体会到的,因为生产力的载体不是我们。”于亚薇回想起那段时间每晚的回顾会上,大家都沉默寡言,无力的情绪在团队中蔓延。

为了鼓励大家,马耀飞在每晚的回顾会上专门设置了一个分享环节,随机抽取成员分享自己近期感受最深的事、畅所欲言,传递快乐情绪或大家一起总结经验、想办法解决问题。

成员陆民刚想起了此前读到的毛主席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的一段话,备受启发,不禁在会上发出了“重燃者,我们的重燃,我们不干,谁干!我们不成,谁成!”的呐喊。他说,“我们应当做尽所有能做的事,而不是只做应该做的事。”这段话犹如振奋人心的战鼓,感染了在场所有人。时至今日,每当团队陷入艰难时刻,这段话宛若一道微光,一次次划破无边黑暗,照亮前进的道路。

“一定要进行思维转换!”马耀飞在分享会总结时强调,“‘等靠要’只会白白浪费时间,我们必须主动介入、积极作为,对最终结果负责!”于是,白天,大家花大量时间“钉”在车间,对照计划逐项核对偏差,主动作为调度员、转运工、文档员,尽力确保零件不落地、不等待。晚上,刘伟、李龙、徐志伟、李朝阳等多位跟产人不断主动创造交流机会,坚持参加与产业链单位的晚例会,讨论当天遇到的困难和可能解决的方案。遇到设备故障,就立即分头联系全国各地的供应商,找渠道、协调资源,实现2天到货,碰到难以解决的技术攻关问题就连夜查阅技术文献,上下奔走协调各方专家进行“会诊”。

“遇到问题,没有人推诿甩锅,指责抱怨,都是一心奔着把事情解决。”渐渐地,“对最终结果负责”的态度也在产业链单位达成共识。李龙说:“现在永瀚车间对重燃人几乎无限制开放,我们的产品在这里的优先级是最高的。”

2022年6月29日,团队召开了项目上的“遵义会议”,正式确立“以跟产人为中心”的组织运作原则,执行“全流程、帮扶型跟产”。“一家人、一条心”“对最终结果负责”的理念破局成势,渗透进了每个人的心底,从根本上扭转了技术问题解决慢、生产不受控的局面,也收获了产业链伙伴由衷的认可。铸造单位项目经理说:“你们是真来帮我们一起干、一起解决问题的!这才是真正的协同,生平仅见。”

百折不挠,错中求解

从“习得性无助”到遇挫则强

透平叶片作为燃气轮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需要在高温下长期稳定地工作,极端的运行环境催生了对于该部件质量和性能极致苛刻的要求。精密铸造则是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关键,也是加工制造过程中难度最大的环节,包含90余道主工序,任何一个环节的细微波动,都将直接决定最终成败。

然而,我国产业链生产配套技术积累薄弱,在该难度系数与尺寸的部件制造方面尚无业绩和经验,需要进行工艺攻关。“我们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不断摸索、试错。而且每一步都必须亲历亲为,否则就不知其所以然。”吴宏说,“这也是重燃作为国家队必须挑起的担子。”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是对攻坚团队成员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挑战,更是对其心理、意志的考验。

“跟产的日子里大家的心情就像在坐过山车。问题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源源不断,屡战屡败是常态。”于亚薇形容道,“有一阵子,感觉每个环节都在出问题,每个零件都在延期,大家都陷入了‘习得性无助’,只靠责任感强撑才没有倒下。”

今年1月,永瀚工作站跟产团队曾遇到一项工艺难题。起初,工艺团队按照既有经验尝试了一些常规解决手段,却均以失败告终。该问题持续制约着零件的合格率,大家意识到 “这是一道非过不可的坎,不解决连觉都睡不好。”由于行业内对相关技术普遍高度保密,鲜有公开发表的文献,可以说这又是一次从零开始的探索之路。徐志伟、于亚薇等人协同永瀚团队在海量的资料里埋头苦查,把整个工序翻了个底朝天,将“人机料法环”一一掰碎,逐一排查摸索,追溯了2、3个月前的各项参数,一点点调整、做试验。最终,在多方协作下,大家发现问题根源在于零件某项原材料参数老化强度过低。他们立刻奔赴原材料厂家进行协商,并同步在铸造工艺上进行了优化。

时间来到四月,某天,应流工作站跟产团队发现某批零件的其中一个表面存在疑似裂纹缺陷。交付期限临近,所有人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忍不住去猜:这到底是偶然发生还是大面积存在的问题,这批零件究竟能存活下来多少?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对同批次其他件进行二次补充检测,并未发现特殊情况。然而,看着零件内腔中几处因弯曲不易被探测的角落,所有人心中仍然惴惴不安。“我们必须确保没有任何位置被遗漏,不能让一丝风险流入下一个环节。”跟产团队与应流方面多支工艺团队进行沟通,几经辗转打听到某团队拥有一台极其小巧精密的内窥镜,刚好能够检测到零件内腔中的死角,不过只有在其项目不使用时才可借出。于是大家利用每天工人们吃午饭的时间,借来工具争分夺秒进行检测,一波周折后,发现“病灶”竟是原材料强度过高导致!新一轮工艺验证即刻启动。

“精密铸造涉及九十余项工艺环节,各工艺环节环环相扣。大到原材料性能参数,小到环境温湿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这也给全体成员上了一课,“人也要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平常心。”

再遇到意外,大家已不像从前那样焦虑、茫然,“问题早暴露是好事,就能早早解决,避免风险进入批量生产。”大家愈挫愈勇、坚定信念,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拨云见日”。试错、反思、调整、归纳,在无数次循环后,全体跟产人力挽狂澜、移山填海,解决了一系列工艺难题,最终高质量实现了透平叶片阶段性交付,并形成了数十万字的技术总结报告。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不断反哺着团队专业能力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不断提升。“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所谓弯路,不过是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最后都会变成惊喜的铺垫。”

携手并进,信念为伴

不以山海为远

245天、365天、473天……跟产日期的记录还在不断刷新。灯火通明的背后,藏着多少次不舍昼夜。全速冲刺的背影里,遮住了熬红的眼眶。时间不语,却会给出答案。真正融入一线车间的攻坚团队接受了冰与火的洗礼,逐渐褪去书生气,实现了从设计师到工程师的转变,从普通工程师到卓越领军工程师的转变。

刘伟、宋志强下现场前还常各自站在本专业的角度,为一个技术问题激烈争论,到现场后,大家打破部门墙坐在一条板凳上,把设计、制造、材料协同真正落实,互相了解后,更能理解对方、紧密协同,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使劲。陆民刚回想自己初到工作站时,连零件荧光检测的报告都完全看不懂,做事也容易着急、被焦虑牵着走,而经过跟产的沉淀,他早已熟练掌握各工序要点以及零件鉴定相关知识,也对结果导向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统筹考虑、把握节奏,不再追着困难走,而是提前想好困难在哪,提前规避掉。过去内敛少言的徐志伟从刚开始以为“铸造无所不能,只要设计出来,总能铸造成型”的天真,转变成了“车间交际花”……这样的转变发生在每位成员身上。正如于亚薇最喜欢的一本书中所说:“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除了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家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成为了值得队友放心交付后背的坚强后盾。在攻坚过程中形成的战友情,值得每个人一辈子铭记。

令于亚薇印象深刻的是大家利用午饭时间借来小内窥镜检查零件内腔的日子。同事赵丹丹、王志申每天要搬起多个几十公斤的零件不停翻转检查各个角度,其余人在一旁帮着做记录。每个零件仔仔细细检查完需要花近二十分钟,50多个零件全部检测完花费了大家近一周的午休时间。食堂营业时间短,团队成员们连续吃了一周的泡面。

李朝阳总能关注到同事们的小细节并从中获得能量。有一次,他注意到徐志伟的笔记本消耗速度十分快,在领办公文具时总放着精装的笔记本不用,一直找款式最简单的软皮抄,一问才知道是为了方便揣在兜里,随意翻开其中任何一本都是密密麻麻。“他们只觉得自己在做份内的事,却时刻给大家传递着一种朝着目标心无旁骛的专注的力量。”

2023年4月24日,国家电投总经理助理,中国重燃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设计师束国刚在透平叶片跟产一周年座谈会上对持续奋战在一线的全体成员表示慰问,他说:“一路走来,透平叶片制造项目部全体成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科研工程化’核心理念,身体力行弘扬善良、正直、爱的本性,凝练出以‘将士用命、全力以赴’‘咬定目标、咬牙坚持’‘事不避难、舍我其谁’‘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等为代表的宝贵攻坚精神,奠定了中国重燃的AE文化基因,像种子一样在各战场生根发芽。”

正如透平叶片一般,经历千锤百炼、烈火焚烧,团队成员浴火重生、化茧成蝶,逐步成长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攻坚铁军,也成为了中国重燃的“黄埔军校”,为重燃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培育了难能可贵的中坚力量。

下一阶段,透平叶片制造项目部将继续发扬宝贵攻坚精神,以实现安全总装、调试为导向,不辱使命,高质量完成重燃专项这份伟大的事业。

云破日将出,耀眼夺目的光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