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最美同路人
专题专栏
最美同路人
最美同路人 | 徐志伟:致广大而尽精微
日期:2023-06-25

6月的无锡,气温逐渐攀升,AE平台永瀚工作站的办公室里,气氛更是“火热”异常。键盘打字声噼啪作响,时不时有人打着电话进进出出——刚从车间回来,或是正要往车间去。

徐志伟在工作笔记上专注地涂涂写写,神情严肃。他负责跟产的部件已迎来重要节点的冲刺阶段,就差临门一脚。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越要细心、坚持,否则所有的辛苦都将白费。”他清醒地认识到,摘取明珠的征途上不容丝毫懈怠,必须严阵以待狠抓每一处细节。

心中有设计图,眼前有制造线

为了实现部件的批量生产,徐志伟和团队已积蓄了一年多。2022年3月,面对关键部件技术攻关遭遇瓶颈、一筹莫展的局面,在公司党委“下现场、在现场”的号召下,徐志伟跟随团队从后台设计工作转战到无锡制造现场跟产,在现场一待,就是400多天。

“最初,我以为铸造无所不能,只要我们把方案设计出来,总能铸造成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徐志伟无从得知一个部件从图纸变为实物究竟有多波折。

他所负责设计的部件需要高温下长期稳定地工作,极端的运行环境催生了对于该部件质量和性能极致苛刻的要求。精密铸造则是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关键,包含90余道主工序,任何一个环节的细微波动,都将直接决定最终成败。

然而,生产过程困难重重。今年1月,工艺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制约着铸件的合格率。堵点到底在哪?该工艺环节生产周期长、缺陷多,团队内EPM各专业人员每天和产业链单位人员一同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从“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着手,控制变量,一点点调整各项参数,逐一排查、摸索。他们上下奔走,协调多方专家进行“会诊”,分析成因。

为了保质量、保交期,那段日子里,徐志伟常待在车间里直到深夜才回酒店,用水抹把脸后继续挑灯夜战,和队友们讨论后续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协同、一合作”的指引下,大家终于找到一线微光,突破了困境。现在的徐志伟,心中有设计图,眼前有制造线,更深刻地理解了“设计制造材料一体化”AE理念的丰富内涵。

变身“交际达人”

拓展产业链“朋友圈”

“铸造工艺既靠数据标准,更得有‘手上的功夫’,也就是经验积累。”回想起初到工作站时,人生地不熟、缺乏实践经验,这让本就内向、慢热的徐志伟在和工人师傅们沟通时总是缺乏自信。然而,中国重燃致力于带动全产业链基础能力整体提升的目标,需要每一名跟产人躬身入局,做好统筹协调与沟通。

为了尽快跟上老师傅们的脚步,更高效地优化、迭代设计和工艺,徐志伟主动作出改变,他借来铸造工艺的专业书籍整宿整宿地学,只要在现场就粘着老师傅们挨个问,虚心求教,和师傅们一起吃饭、出工时也总离不开专业探讨……随着彼此越来越熟悉,如今,即使他不在现场,一旦有什么新情况,大家也都会第一时间通知他。同事们都打趣他早已成为工作站里的“交际达人”。

他也开始更多地意识到沟通所蕴含的力量,“真诚有效的沟通,既能同步信息,也能消融可能发生的误解,推动人与人的关系从‘物理融合’转为‘化学融合’。”

此前,部件进入浇注阶段,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他和产业链单位的工人师傅们每天熬到两三点,工作结束后,他常买些夜宵、饮料慰劳大家;疫情严重的日子里,他将自己抢到的抗原检测试剂盒与药品分给师傅们;工作时会听取师傅们的每一个建议与诉求……

转眼间,驻厂已一年有余,徐志伟与队友们用真诚将目标变成共同的目标,将胜利化为共同的胜利,与产业链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从象牙塔到车间一线,从设计师到跟产人,经过理论与生产实际冰与火的洗礼,他们逐渐褪去“书生气”,专业技术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和产业链单位在同一个频道对话,同坐一条板凳,带动了产业链单位的积极性提升,有效拓展了重燃人的“朋友圈”。

关关难过关关过。对于下一阶段中的挑战,徐志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也从初时的焦虑转变成了一种更为积极的心态。“我们在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道路,缺乏经验、到处踩坑很正常,问题早暴露是好事,就能早早解决。像这样庞大复杂的工程,更是精于细微之处,毫厘之优定乾坤。只有对每一处细节做好严格把关,才能为最后的总装和调试打下一个更扎实的基础。”他坚持以终为始的系统思维,抱着厚厚的“错题本”,对全流程进行系统、细致的记录,期待着自己负责的部件在总装、调试中一见真章的那一刻。

专项不易,然黑夜愈长,胜利之曙光就愈鼓舞人心,愈如明珠之宝贵。徐志伟与队友们不畏艳阳灼烧,不惧风雨癫狂,把荆棘、磨难当做前进的垫脚石,越挫越勇,一往直前。相信这一路风雨兼程的疲惫,最终都会变成一道光,带领大家抵达心之所向。